高考招生大戰:頂級名校公開過招 為一分也要拼個“死活”
■ 早報歷時一年還原四省市“高招鏈條”:招生分數直接關系高校名聲 考入清華北大人數成地方政府政績
■ 教育人士呼吁打破應試束縛、打破分數桎梏
復旦和上海交大的幾番聲明,讓高校招生大戰火藥味再濃。
最先在7月1日,復旦大學招生辦發表聲明,指責某高校招生人員冒充復旦老師搶奪生源;隨后,上海交大火速在2日回應說,這是有高校在捏造事實;昨日,復旦再發聲明稱,1日的聲明是為了制止某些不規范的招生“亂象”。
事實上,在國內,頂級高校爭搶生源已是公開的秘密,簽訂預錄取協議、“互挖墻腳”等都是常見的招術。
東方早報記者跟蹤近一年,實地探訪四川、河南、江蘇、上海四地,全面解析招生大戰內幕,發現生源大戰已經變得全年無休。
為打贏招生大戰,通常,高校會讓每個院系承包一個省區市的招生,派出浩浩蕩蕩的招生隊伍前往各地,到知名中學做宣傳,到考生家談心……
復旦宣傳部有關負責人昨日表示,目前招生亂象的根源,在于現行制度下,學生和學校對分數的高度關注。一家頂級高校的招生負責人甚至無奈地說:“如今的學校評價體系如此單一,哪個學校的招生分數線高,就說明哪所學校好。所以,高校才會為了一分之差而拼得你死我活。”
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增加政績等原因,也加入到招生大戰中。四川省高考狀元郭修武日前受到綿陽市委書記接見,綿陽市教育部門表示,該市今年“本科硬上線率”、“本科硬上線萬人比”遙遙領先全省,“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確保雙第一’的艱巨任務。”
備戰:高校指派各院系分別承包一地的招生
每到招生季,各校都會派出浩浩蕩蕩的招生隊伍,到各地重點中學做工作,到高分考生家中談心
復旦宣傳部有關負責人昨日表示,該校招生辦在7月1日發表《關于部分省市考生受騙修改志愿的嚴正聲明》,是為了提醒一些人要規范招生,“今年,我們在三四個省份,發現個別人員冒充復旦教師誤導考生。這影響了我們在當地的招生,個別地方甚至可能出現‘尾部跳水’現象。”
此前,復旦曾在7月1日的聲明中指責說,上海某工科院校老師自稱是復旦老師致電考生,稱考生此前與復旦所簽協議取消,并承諾只要填報上海某工科院校,就可入讀更熱門的專業。
7月2日,復旦的招生勁敵上海交大連發四條微博,稱該校無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師爭奪生源,交大對一切捏造事實、詆毀學校的行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事實上,復旦和交大在招生中均全力以赴。今年,復旦派出200多人的招生隊伍,奔赴全國各省區市;而交大由于今年擴大了文科招生面,派到全國的招生隊伍更加龐大。
一家高校的招生人士說,通常,高校會讓每個院系承包一個省區市的招生工作,每到招生季,各校都會派出浩浩蕩蕩的招生隊伍前往全國各地,相比復旦和交大,北大、清華的招生組規模更為龐大。各支招生隊伍每到一地,一般都會包下賓館,方便考生前來咨詢;招生組也會到各個縣市的重點中學做工作,到高分考生家中去談心,對于路遠的考生,還會派車去接。
戰術:簽訂預錄取協議、互挖墻腳成公開秘密
內地9所最頂尖的大學用預錄取協議給優秀考生吃“定心丸”,卻常遭遇考生違約,還浪費教育資源
在生源大戰中,“簽訂預錄取協議”是名校圈定高分考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雖然多所高校的招生負責人均承認,預錄取協議并不具備法律效應,教育部門沒有公開支持或明確反對,是默許的,這種方法能讓考生吃下“定心丸”。
中國科技大學最先嘗試這種方法,很多學校紛紛仿效。目前,使用預錄取協議爭搶生源的主要是“C9高校”,即內地9所最頂尖的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復旦宣傳部有關負責人昨日強調,該校在部分省市實行“高考后面試預錄取”的做法,書面承諾簽約考生在填報志愿后100%被錄取,這對學校有很強約束力,可最大限度地保證考生的權益,符合教育部的精神和規定。目前有很多高校采取了類似做法,實踐證明,這是現行機制下比較好的做法,能促進考生和學校的雙向選擇。
但在實踐中,簽訂預錄取協議更多的是約束了高校,卻約束不了考生。
浙江大學湖北省招生組的王杰老師就舉例說:“考生跟我們簽訂了協議,又和其他學校簽訂協議,導致我們有3年在湖北的招生斷檔。甚至有高分考生和10所高校都簽訂了預錄取協議,白白浪費了9所學校的9個名額。”
交鋒:清華北大搞零志愿 復旦交大搞“零零志愿”
北大和清華在上海享受提前錄取,但遭遇復旦和清華的提前預錄取阻擊,呼吁不能搞地區生源壟斷
從昨日起,上海高考集中錄取正式開始,其中,北大在滬招生結果昨晚出爐,在滬文、理科錄取線分別為558分、562分,分別比去年提高了12分、11分,共錄取文科28人、理科42人。加上此前錄取的38名保送生,北大2011年在滬共錄取108人。
根據目前的統計,今年,在上海市高考文科前10名中有9人選擇北大,理科前10名中有5人選擇北大。
目前,北大、清華在上海實行零志愿錄取,即在復旦、交大等一本錄取之前,北大、清華就先行錄取。對此,交大副校長黃震曾向政協會議提出提案,建議取消北大、清華的零志愿。
對此,北大上海招生組組長林純鎮說:“復旦、交大現在的提前預錄取,早在北大、清華之前,已經是‘零零志愿’,如果還說要取消(北大的零志愿),那受傷害的是廣大考生。”
目前,復旦、交大在上海的預錄取政策明確規定,被預錄取者不能再報考北大、清華。但早在1998年之前,北大、清華和復旦、交大都是在一本同一批次錄取,由于清華、北大一般在滬只招20-30人,而復旦、交大在滬的錄取人數超過1000人,導致考生求穩不敢填報北大、清華。后來,由上海市政府出面,讓北大、清華在上海零批次錄取,提早招生,最終年年在上海都擴招。
“競爭要在全國開展,不要只集中一地,更不能搞地區生源壟斷。”北大、清華的招生辦呼吁說。
根源:分數線代表學校水平 也是一些人的政績
考生相差十分、二十分,在個人素質上并沒有明顯差異,必須改變目前對高校的單一評價標準
“今年我校在全國的招生成績排名第X位,全面取得了招生的勝利”,“今年我縣有XX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實現了招生雙第一的目標”……在每年7月,這樣的口號在全國各地比比皆是。
為了抬高分數線,各高校動足了腦筋:先把招生計劃在相關省區市只設立幾個甚至一個招生名額,抬高最低錄取分數線;然后再動用自主招生或機動名額,在該地擴招,但招生最低分數線仍按錄取的最高分數算,這就是生源大戰中的“分數線數字游戲”。
除了上述招術,打假冒電話套出學生考分后再進行“無間道”,或通過當地有關部門“勸說”考生,刻意貶低競爭高校,高校出錢聯合各地教育部門印刷有高校排行榜的宣傳冊……這些都是高考生源大戰的常見“戰術”。
對此,復旦宣傳部有關負責人昨日稱,目前招生亂象的根源是在現行制度下,學生和學校對分數的高度依賴和斤斤計較,分數線被認為代表了學校水平,也是一些人的工作業績。
該負責人認為,要糾正招生亂象,各方必須攜起手來,包括高校、政府部門和社會,一起推進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打破應試的束縛,打破分數的桎梏,真正實現考生和學校的雙向自由選擇。
華東師大招辦主任周鴻表示,考生相差一兩分甚至十分、二十分,在個人素質上并沒有明顯差異,必須改變目前對高校的單一評價標準。
一位教育專家昨日指出,在國外名校,比如哈佛、耶魯、劍橋、牛津同樣有競爭,但不只看招生分數,還要看學生的平時表現,“只有招生評價標準變得多元了,一名考生可以獲得多所名校的通知書,并能自由選擇一所去報道,中國的高考改革就真正成功了。”
這位專家還指出,在一些地方,招生制造出利益鏈,有多少考生進入清華、北大,竟成為當地政府的政績工程,“當招生成為政績,考生成為工具,教育自然會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