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情書》是一部獻禮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電影,影片以革命黨人林覺民為主角,以他書寫的《與妻書》為藍本,描寫他與愛妻陳意映的往事,同時也展示了廣州起義的歷史畫卷。
影片分為兩條線索,一條是現在進行時,以林覺民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兵臨廣州城下,準備發動起義;另一條是過去時,展現林覺民是如何走上革命之路的,重點突出林覺民與愛妻陳意映的真情實感。這一條線索的時間發展逐漸向另一條線索逼近,最終合二為一,匯聚成影片最后的高潮段落——槍林彈雨的廣州起義以及送達到陳意映手上的那一封林覺民的遺書——《與妻書》。
仔細閱讀《與妻書》,會發現影片很多情節設計均是取材于里面的,這種真實感,是不容人質疑的。在款款真情、閱之令人動容的《與妻書》里,字里行間既流露出林覺民對妻子深切的愛,又能體現他身先士卒、獻身于革命的激情,而這兩種情緒,在影片中均得到細膩的表現。蔣夢婕同志有著出演林黛玉的基礎,確實把有才女之稱的陳意映,塑造得令人過目難忘,尤其是那種帶著哀怨的眼神,跟影片淡淡的傷感氣息相暗合。
再看看影片中的林覺民,有少年意氣風發的革命熱情及浪漫的革命黨人氣質,但在影片中他首次執行任務就險些被敵人抓捕的描寫則有點簡陋,這是影片的硬傷之一,這一段突出的問題是導演在影片類型上的混搭非但沒有濺出火花,反而凸顯出自己的弱點,因為在這里林覺民初次執行任務被融入的諜戰元素與全片唯美的風格是相悖的。
當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被影片平靜的鏡頭刻畫到位時,在高潮部分來臨的廣州起義,正是在撕碎這種平衡,在林覺民身先士卒的犧牲中,被抽象化的“小家”和“國家”的概念以及蘊藏其中的主流意識表達,一下子在激烈的沖突中被準確地表達出來。
這個高潮段落,表現得非常不如人意。本來大有文章可做的戰爭場面,在這里卻像“過家家”般兒戲。也許是受資金的制約,畫面十分寒磣,雖然這是本片質量難以更上層樓的遺憾之處,但本片勝在完美地展現“愛情”、“親情”,所以可以忽略掉廣州起義這捉襟見肘的場面戲沒有做到錦上添花。
在這一部獻禮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影片中,沒有以宏大的歷史視角去展現大事件,而是把鏡頭瞄向了參與歷史事件中的個體——林覺民為代表,詳盡地從他個人成長、家庭生活、革命信念的形成為過程,以“情”字為切入口,既能表達其為革命犧牲自己的大無畏精神,又能在普通觀眾的觀影心理上取得天然的認同感。本片用影像重新詮釋了那一篇膾炙人口的《與妻書》,緊緊圍繞林覺民與愛情陳意映感情為主題,在“家國”的沖突中,把一股普通人淡淡的憂傷貫穿于影片之中,盡管影片有血與火的考驗以及剛強革命意志表達,但影片最終留給人回味的東西,仍然是散發在《與妻書》字里行間里的那一份深情厚意,百年之后,掩卷沉思,仍然令人唏噓長嘆……
|